本报记者 靳 岩
开栏的话
我市近日高温天气连连,无论是在“四城联创”的前沿单位,还是在市重点项目的施工现场,战酷暑、斗高温的广大劳动者都成为高温下最可爱的人。为充分展示他们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,真实反映高温下工作的辛苦,晚报记者走近这些人群,体验他们在高温下的工作,为您讲述一个个高温下的故事。
【采访对象】
今年6月底,市人民路迎来大修,为了抢抓有利天气,焦作市政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工作人员昼夜轮替24小时不间断进行施工。家住中站区府城街道店后村、今年42岁的冯东利是人民路施工工地上一名普通的修路民工。7月25日记者在工地上看到正在干活的冯东利,1.75米左右的个头,皮肤黝黑、孔武有力,身穿的黑色T恤因沾了工地上的尘土变成了灰色。骄阳似火,烈日炙烤,但对于像冯东利这样的城市道路建设者来说已是家常便饭,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。
【工作场景】
7月25日10时许,记者来到了人民路与政一街交叉口的道路施工工地,尽管这时并非一天中最热的时间,但站在空旷、干燥的工地上时,阵阵热浪从脚心一直冲到头顶,仅仅5分钟,记者头上就冒出了汗珠。
冯东利正在和同事们一起拆卸人行道上的检查井井圈。工人们喊着号子用手抠着检查井井圈周围附着的水泥块,一起发力将检查井井圈掀了起来,霎时间,冯东利身上青筋暴起,汗流满面。
在工地上,类似这样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还有许多。道路两旁的道沿石每块有100多公斤重,每块道沿石都需要工人徒手搬运铺设。在如此高温的环境下,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体力活动,一般人根本吃不消。“我和工友们都随身带着藿香正气水,晒得受不了时,就喝上一小瓶解暑。”冯东利说。
除此之外,冯东利和他的同事都有一个特大号的水杯,为的是在工作期间补充足够的水。“我这水杯能装两升水,一天要喝两杯,四升水。”冯东利说,“虽然水喝得多,但我基本不上厕所,大部分水分都通过汗水排了出去。”说着冯东利拧了拧自己T恤的领口,几滴汗水便淌了下来。
【记者体验】
当日记者在施工现场体验了一把高温下修路工人的工作。记者拿起洋镐学着冯东利的样子刨了几下,双手虎口处立即被震得发麻。
为了照顾记者,冯东利取出了一台风镐递给记者。风镐虽然不大,但有十几公斤重,工作起来随着钻头的抖动,很难掌握平衡。“身子再低些,两腿尽量分开……”冯东利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向记者演示。记者仅操作了3分钟,后背就被汗水浸透,风镐发出的轰鸣声和强烈的抖动,再加上四周的热浪,记者很快就感到手臂、小腿都开始酸胀,汗水也不断涌出。
随后,记者又尝试了搬运道沿石。每块道沿石重100多公斤,记者与冯东利合力搬运了一块道沿石,还没走出几步记者手上已经被勒出了红印,疼痛难耐,只能叫停。
在现场仅约400米长的工地上就有4000块道沿石需要铺设,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,铺设道沿石不仅需要徒手搬运,还需要将一块块道沿石铺得整齐美观,工作之艰辛可想而知。
在高温下默默坚守的修路工人还有许多,他们不怕苦、不怕累,用他们的“辛苦指数”努力提升着老百姓的幸福指数,让我们为他们由衷地点赞。
图① 工作不到10分钟,冯东利的脸上就全是汗水。
图② 冯东利(中)正在和工友一起干活。
图③ 冯东利趁着空隙时间赶紧用洒水车里的水洗把脸。
图④ 人工和机器配合作业。
图⑤ 记者靳岩(左)在烈日下体验工人的工作。
本报记者 宋崇飞 摄